南營巷
  □東快記者吳靜齊榕通訊員張勇/文柳濤/圖
  在福州南街與津泰路附近,有一條名為南營的巷子。巷子為南北走向的巷道,北通石井巷中段,南通津泰路,長約340米,寬3.5米。
  這條原名貞壽坊的小巷因兵營而得名,宋代時還有著名的塔影樓,曾住著清初學者鄭開極、著名學者程樹德。本期的“人文鼓樓·發現檔案”就帶你走進福州鼓樓的南營巷。
  A
  南營巷古名貞壽坊
  巷弄錯綜複雜聞名全城
  據福州文史愛好者齊上志介紹,南營古時候不叫南營,而是叫貞壽坊,“南營這個地名是因兵營而得名。”
  齊上志說,《榕城考古略》有記載,早年,安泰河北向有條支流上有座橋,這座橋叫釣鱸橋,它的北面稱為南營,是古時候停泊船的營地。宋代時期,將軍帶領士兵都聚集在這裡,當時是橫衝營、百勝營、捉生營等的舊址。又因為這個地方臨近南門,所以稱為南營。南營這個地名,又正好與南門兜西側的西營里形成了地名上明顯的區別。
  以南營為中心,周邊的巷子鱗次櫛比,巷弄交叉錯綜複雜,聞名全城。如巷內兩側多分支叉道。西接織緞巷可通南街(今八一七北路),東接中軍後可通東泰路。同時,南頭西側西進折北有條香台里獨口小弄。其中,織緞巷是南街東側第三條小巷,向東十幾米後,折北50米再折東30米與橫錦巷叉成十字路口,北向橫錦巷,南向為橫織緞巷獨口,東接南營巷中段後,向東通東泰路,北折50米後再折東10米經東泰支弄通東泰路。
  B
  塔影樓的一個縫隙
  打破了一個有關倒影的傳說
  老福州們說,在南營巷裡,曾有建造於宋代的塔影樓。這座樓的左邊木板有一個裂開的縫隙,太陽升到正中的時候,縫隙中會倒影出整個塔。
  據說,能看到整座倒影的塔,均會倒塌,唯獨這座塔不會倒,這種設計的技藝非常精湛。
  陸游來福州的時候,看到這個塔影樓,寫下了作品——《老學庵筆記》:“揚州東市塔影忽倒,老人言海影翻則如此,大抵塔有影必倒。予在福州,見萬壽塔,成都見正塔,蜀州天目塔皆有影亦皆倒也,然塔之高如是,而影止二三尺,纖悉皆具,或自天窗中下,或在廊間。”
  齊上志說,這個現象,後來經過不少學者研究後總結出,塔樓倒影的原理應該是光學現象。
  據說,這個塔影樓,還曾經住過清初年間的學者鄭開極。此人是順治十八年(1661年)考取進士,在翰林院當編修官。後來,康熙少年繼位的時候,他當過陪讀。到了康熙八年(1669年),他到雲南去主持考試之事,考試結束後,他被派到浙江當督導教。任官十七年後,他辭去官職回到福州家鄉,就住在南營的塔影樓,專心寫作。後來他主纂《福建通志》,完成共64捲,內容非常豐富。
  此外,南營南通津泰路稱南營口,巷西側有黃駿霖故居。他的宅院有600多平方米,為兩層樓房,後園前院的設計結構,樓梯和門窗都是楠木購置,精緻典雅。
  黃駿霖是福州義序人,祖上三代經商,漸漸就成了下杭路上的富人。他的成才受到清末的一位進士影響,1931年考取燕京大學國文系,畢業後在福州英華書院、上海聖約翰大學當國文老師。解放後,還任職過福州市工商聯常務委員,組建民建福州分會,任秘書長。1951年參加赴朝鮮慰問團,1956年任福建師院中文系教授,後來還任職過福州市副市長等職務。
  C
  南營東側的織緞巷
  曾經日夜都有繡工們在工作
  南營中段東側還有一大片民房。齊上志說,解放初期,這片民房就被徵用為福建省衛生防疫站(現為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)。除此之外,在南營一帶於20世紀90年代“舊城改造”,已經拆除一大片舊宅老屋,建成今天南街東側的不少樓房,原來有人稱這一帶為“南營中心”,但又因為臨近安泰河,周邊建築群全部竣工後,又正式取名為“安泰中心”。
  隨著年代的推移和建築的改造,原來縱橫交錯的小街巷都被併到今天的“安泰中心”。後來,南街通東泰路拓建為15米寬的大道,將中軍後併入,統稱織緞巷。
  在南營東側,今名為織緞巷,古時候叫嘉宋坊,這條巷子見證了福州紡織業的發展。
  據瞭解,宋代時期,福州紡織業已十分發達。在這條巷子里,日夜都能看到繡工們繁忙工作的景象。同樣,在元代的時候,設有文繡局這樣的機構,這個機構裡面有許多女繡工和負責漂染的男雜工。
  這一景象在福建海道知事範槨曾作《閩州歌》里有詳細的描述:“閩州土俗戶不分,生子數歲學繡文,圍綳坐肆雜男女……古來夜行斯秉燭,今者衢路走紛紛。去年居作匠五千,今者女工徵六軍……”所以,這條巷子就有了個名字叫做織緞巷。
  在南營東邊也有一條巷子,叫中軍後巷,長200米,寬3.5米,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,曾改名為雄心二弄,後來慢慢地恢復“中軍後巷”這個地名。據瞭解,這裡此前有傳說是因巡撫直轄的軍隊裡面的軍銜而得名,在五口通商後曾設洋務局、學堂等。
  齊上志介紹,當時程樹德和他的家人也住在這邊。
  程樹德是當時的著名學者,光緒二十九年(1903年)的舉人,曾留學日本政治大學,歷任當時的政府參議院法制局參政,還任過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、研究生導師。他的著作非常的多,如有《中國法制史》《九朝律考》、《漢律考》等。
  同時,“中軍後巷”西側,還有清代科舉考試時,永定廖氏應試的人居住的場所,後來廖氏在福州定居的人多了,這個場所就又兼做祠堂和會館的功能。
  此外,與南營平行的南北走向的小巷子橫錦巷,其巷子南接織緞巷。中段有個小弄子通往南營,但是以前因為有羅姓的宅院,所以俗稱羅厝里,後來改為羅峰里。據悉,這邊曾經有清代嘉慶流年(1817年)進士林元英的家,也有人稱錦巷林家。林元英最大的官當到中央官學。
  如今,南營巷已經成為便民服務的一條巷子,理髮、修車、修鎖、果蔬、早餐、夜宵飲料店、衛生服務站等應有盡有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這個巷子所屬的社區,目前還是全國先進社區,即軍門社區。
  參與方式
  微博圖文推送:在“人文鼓樓·發現檔案”第二季中,我們也推出了人文鼓樓微博(http://wei-bo.com/u/3918055801),直接關註人文鼓樓微博即可。
  其他參與方式:QQ:800009110東快便民一號通:968977  (原標題:南營巷裡曾有座宋代的塔影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tqzujrxgx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